写作有哪些要求?对的要求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这段文字对公文的材料、主旨、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1.对材料的要求
材料是形成公文主旨和表达主旨所依据的事实现象、统计数字、政策法规、上级精神等。材料分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事实材料是指具体的人、事、事实现象、数字等。理论材料是指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关文件精神,公理、名言、科学道理、各种理论知识。
选择材料的要求是围绕中心选材,选典型材料,选新颖、生动、有针对性的材料,选择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
2.对主旨的要求
主旨是指文章的用意、目的、观点、主张和见解。主旨包括三个要素:
(1)原委、背景要素。一篇公文的产生是公务活动的客观需求所引起的,而这种需求正是一篇公文产生的原委和背景。原委、背景要素是制文活动的“燃烧点”,构成了公文主旨的前因。
(2)写作目的要素。该要素是主旨中的期盼成分,通过“自我说明”方式直陈文首,或置于原委、背景要素之后。
(3)中心思想要素。该要素是主旨中的核心要素,通过议论、说明方式表达出的意见、要求、办法、措施、观点、主张等。
主旨要求:正确,符合上下情;集中,一文一旨,意多乱文;鲜明,直陈文中,显露。
3.对结构的要求
结构是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外在形式的统一,是根据主旨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和展开材料,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的内容包括标题、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
结构的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安排结构应注意的问题:开头、主体、结尾连贯统一,围绕中心,善于过渡,注意照应。
4.对表达方式的要求
公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公文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议论和说明。
叙述是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要求做到:六要素交代清,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清;线索清,一线到底;详略得当,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得当;使用顺叙。
议论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辨明是非、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要求是只作简单议论,甚至只点出论点,不用论据、论证,更不作长篇大论。
说明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要求做到:选择合适的说明,客观、准确、科学地说明。
5.对语言的要求
(1)平实。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说服读者的,不是用形象化的描绘去感染读者。这种特点的突出表现是:
实在。它不用烘托、渲染等手法,而是实实在在地写下去。
质朴。如实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允许有类似“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之类的艺术夸张。
通俗。用词造句,都应当力求大众化,避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
总之,平实就是要使用公文语体,不用文学语言、口语、土语等。不能以辞害意,为追求感染力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伤害了内容的真实性。有篇调查报告写某粮食仓库除“四害”工作做得较差,文章这样描述:“一进仓库门,只见老鼠横冲直撞,蜘蛛张灯结彩,麻雀大闹天宫。”作者原意也许认为这样写比较生动、形象,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其实这种过分夸大的言辞有损准确性,而且不庄重,带有讽刺挖苦的意味,容易产生副作用。
(2)得体。公文的语言要和作者的身份、读者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客观环境和谐一致,恰到好处。说什么,不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用什么语气,选择什么词汇,都要考虑最后的效果。
(3)确切。公文多是用来反映情况、指导工作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都必须有确定的含义,只能有一种解释,不能有多种解释。如,“这个工人的孩子正在上学”,“几个学校的领导来了”,这样的
句子就是歧义句,有两种解释。
(4)概括。公文的用语要求简洁明快,因此应当特别注重使用论断性语言、综合性语言、群众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