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

ID:9633

时间:2019-11-13

相关标签:  幼儿园    幼儿  

  “妈妈,早点来接我哦!”“妈妈,我今天不去幼儿园,我要和奶奶在一起!哇……”还记得去年刚进幼儿园时彤彤楚楚可怜的样子,到了教室之后只见她抱着自己心爱的,静静地抹着眼泪,哭声也是轻轻的,让人看了好心酸……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更是心疼不已,自己的孩子这么依恋我们,还怎么走向今后的独立之路?这时,我们全家决定尽快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对于小宝宝来说,“家”是他们最具舒适、放松、自信、安全感的地方,家里有百般呵护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物品摆放、使用方法等都是新入园幼儿所陌生的,不仅环境陌生、老师陌生,而且幼儿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什么都能让自己随心所欲地使用,不能独占,只能与同伴分享。伴随着亲人的离去,幼儿会感到不安全,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各种有规律的活动交替进行着,这就导致了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对抗和心理不适应,他们唯一能表现的方法就是“哭闹”,以此来宣泄心理的恐惧感。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全家达成一致,想出了下面三个小妙招,帮助彤彤顺利的度过了入园适应期:

  1、宝宝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让彤彤觉得上幼儿园是件高兴的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一起把孩子入园当成家里的喜事来讨论,经常说:“我们彤彤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宝贝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入园前我们带彤彤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陪同孩子玩一玩,告诉小宝宝,幼儿园里有许多的小朋友、好玩的大型玩具,还有像妈妈一样呵护宝宝的老师,让孩子熟悉老师和幼儿园,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这样可以丰富孩子关于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性经验,从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从而减少哭闹,缩短适应期,还可以使孩子尽快转移依恋对象,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2、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对彤彤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我们故意大声表扬彤彤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我们彤彤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还给彤彤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有好玩的游戏等。

  3、家长做好宝宝入园后的准备

  送彤彤入园后离开时,我们自然地与孩子道别,努力做到干脆利落,放下孩子转身就走,别因孩子的哭闹而心软,甚至想带孩子回家休息一天;在接孩子回家前,会陪彤彤在户外的大型玩具上玩一会儿,当她玩得高兴时,我们就表示该结束了,并答应她明天再来玩。这样,彤彤到家后就会很“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让她产生想上幼儿园的念头。

  在放学离园时,还可以抽出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一方面了解彤彤在幼儿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彤彤焦虑的心情,让她感到老师和我们是朋友。每天回家后尽量和孩子多谈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看到彤彤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加以表扬,还会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公园玩、买新玩具等作为鼓励。

  作为过来人,我们不主张一旦看到孩子哭得厉害,就担心孩子是否会哭伤身体,主动向老师请假让孩子休息一两天,这样做只会延长孩子的适应期。家长要尽量避免,千万不可心软。

  斯特娜夫人的方法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持,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斯特娜夫人的。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斯特娜夫人曾说:“我们的幸福一半以上靠想象,不会想象的人就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就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不能成为建筑家、科学家、学家、数学家。”为了发展女儿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总是坚持让女儿看有趣的画儿,进而让女儿自己讲述自编的,并鼓励女儿把写成文章。为了发展女儿的想实力,她还经训练女儿表演儿歌和传说故事的内容。斯特娜夫人认为:“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

  斯特娜夫人有一则非常经典的比喻,他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她特别重视培养女儿的品德。为了培养女儿良好的品德。她行为非常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她通过讲故事,重实践,辩是非等方式从小就着重培养女儿的勤恳、有自制能力、勇敢、守时、为他人着想、怜悯他人、服从、自尊等品德。

  三、及早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头脑和五官。

  斯特娜夫人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五官开始的。她每天让女儿听古今名曲,首先发展耳朵的听力。她经常把同女儿谈话的内容绘成画儿,用这种方法增长孩子的知识。她和女儿经常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等门前之后,她就问女儿这个商店陈列橱窗内摆列着哪些物品,让女儿列数留在记忆中的物品,让女儿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孩子进行头脑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对孩子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必须根据需要加以指导。”

  四、拜大自然为师。

  斯特娜夫人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他能教给人无穷尽的知识。因此,斯特娜夫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带着女儿到郊外去,利用实物向女儿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内容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所有的科学领域。比如她经常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对女儿进行剖析,砸碎一块岩石让女儿观察,与女儿一道窥视小鸟的窝,观察小虫子的生活状况等,进行各种研究。她为了使女儿对鱼类感兴趣,便把金鱼和鲤鱼养在女儿的房间里。又比如:为使女儿对天文学有兴趣,她便让女儿看神话书。同时,她带去女儿去过许多天文台,并用望远镜看天体。为了让女儿了解地理方面的知识,她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女儿大西洋就在脚下,越过大西洋就到达欧洲和非洲了。

  家庭应成为孩子的乐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斯特娜夫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警惕孩子心理危机

  【编者按】随着中考、会考的临近,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请各位老师和家长关注孩子的。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心理专家的观点,选登了一位家长的,请各位认真阅读,反思我们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可以包括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晓云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三个要素,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进行抗挫折训练。他特别指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是延迟满足教育的方法;二是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甚至惩戒;三是培养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四是鼓励孩子更多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扬凤池指出:“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加速推进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心理学人才刻不容缓”。他认为,当前存在三大误区:重智商轻情商;重物质轻精神;重少年轻童年,这种误区值得反思。

  提升幼儿免疫力的营养素

  营养不良及不均衡的时候,免疫系统会衰弱,抗体减少,而且肺部和肠胃道黏膜变薄,增加细菌及病毒等入侵的机会。因此营养不均衡的宝宝不但容易感冒,也容易腹泻,甚至有更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蛋白质、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群、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中的铁、锌、硒、铜、锰……等,都是维护免疫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到免疫机能而容易生病。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蛋白质摄取不足的宝宝,由于无法制造足够的白血球和抗体,免疫机能会下降。

  ◎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功能,是维持上皮及黏膜细胞的完整。上皮及黏膜细胞是阻绝细菌及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结构必须完整才能发挥功效;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还有捕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之功能,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维生素B群 维生素B群的功能是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与生长分裂,缺乏维生素B群中的任何一种,都会使细胞的活力下降,包括免疫系统。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保护细胞、增强白血球及抗体的活性,更能刺激身体制造一种与免疫机能有关的活性物质——干扰素,可以破坏病毒,减少白血球的损失。因此缺乏维生素C时,细菌及病毒侵袭成功的机率会提高,容易得到感染性疾病,所以成人在忙碌或生活压力大时,可以适度的补充维生素C。而不论是成人或幼儿在身体有感染的情况下时,维生素C的需求量更大,此时就更需要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E 维生素E 的功能是捕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且增加抗体的数量。

  ◎矿物质 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常是由微量矿物质所组成的,微量矿物质存在于海藻、绿藻、小麦草、全谷类、蔬果等食物中。现代人的饮食型态通常很精致化,较少食用糙米、全麦等粗糙的食物,且经常吃快餐,青菜的摄取量也少,微量矿物质很容易摄取不足,进而影响免疫机能。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身体及情绪的压力、香烟及二手烟、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也都是免疫力的杀手。因为它们会增加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营养素的消耗、抑制营养素的吸收、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除了全家人在饮食上都要均衡一下,也要培养运动习惯及休闲兴趣、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维持心情开朗,才能提高全家人及宝宝的免疫能力。

  哈佛博士的教育观:理念是第一位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发展心理学硕士王涛,曾应邀为郑州的父母指点育儿迷津。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教育观。

  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立规矩

  王涛博士首先问在场的家长:“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在场者异口同声地说:“立规矩更难!”王涛博士说,为什么立规矩更难?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而王涛博士则认为规矩必须从出生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父母观就是如何看待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西方国家认为,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和财富,父母有暂时的保管权利和教育的神圣职责,它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对孩子的尊重。而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这往往导致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而这样做往往就会要求孩子要听话。

  万事开头难要立好第一次规矩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睡去……

  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也许就好办了。

  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这让记者想起以前一位幼教人士讲的一句话: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孩子可不可以打

  对于孩子长大后可不可以打的问题,王涛博士的观点是:孩子可以打。他认为这是有效的惩罚手段,因为这是让孩子承担做错事后果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错事后认个错往往下次照犯,就是因为没有让他及时承担后果所致。当然打孩子要等孩子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至少应在2岁半)之后。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瞎打、乱打,打孩子是要讲艺术的。

  首先,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带有愤怒,否则孩子被打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愤怒,他这时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恐惧,而孩子在极度的情绪中是没有任何学习能力的。父母要学会“轻声轻气说重话”。

  其次,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说明规矩在施打者之上,意即“不是我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惩罚你”;第三,产生震慑力。

  再次,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交流是爱的通道,是立规矩的手段,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最后,打孩子需要爱,父母要先学会爱孩子。

  曾有一个家长听了王博士的方法后回家就做了一个“家法”挂在门上,并指着“家法”一板一眼地说:“以后如果你不守规矩,就要用这个‘家法’惩罚你,不是我要惩罚你,是规矩要惩罚你。”可谁知第二天,“家法”就不见影了,王博士告诉这位家长,给孩子立“家法”是要讲究氛围的,不能随便说说了事,应让孩子意识到“家法”的威严。

  另有一例:刘先生9岁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儿子又犯错,他便质问儿子怎么办,谁知儿子嘟囔了一句:“打呗!”听了这话,刘先生吃了一惊,他进屋思索良久,然后叫来儿子,说:“爸爸爱你,但是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责任,以前你做错事,都是爸爸打你,今天你又做错了事,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教育的执行者,今天我受罚!”于是这位父亲平时打孩子多重这次就打自己多重。儿子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爸爸,是我错了,请你打我,不要打自己。”事后,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后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些家长笑言,这不是用“苦肉计”嘛,王博士提醒说,对孩子要用情千万不要用计,要不然孩子会把你看得透透的,以后他也会对你用计。

  此外,立规矩要讲究一致性,家庭内不同教育者(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等)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应统一意见,教育者自身也要内在统一,如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立的规矩和不同情境下立的规矩都要有一致性。

  心被驯服,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王博士给大家放了一段录像,这个故事对他震动很大。

  美国一个叫Monty的西部牛仔,从小看他的父亲驯马。一匹野马刚开始是不让人们给它套上马鞍的,如果想要驯服它,需要21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要被吊起来驯,Monty不忍看到这种残酷的驯马方式,就想尝试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把野马驯服。野马是喜欢群居生活的,画面上,Monty与几个牛仔骑着马,尝试着在一群野马奔腾的时候慢慢把一匹野马引开,离开大部队,这匹野马与大部队走失后不停地向前跑,而Monty就一直跟随它的左右,就这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跑了一天一夜,野马的速度渐渐降了下来,Monty试着慢慢接近它,每当这匹马对Monty的接近有积极的表现时,Monty就会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并不时拍拍它的头,抚摸一下它的身子,慢慢地,Monty和他的伙伴尝试给它戴马鞍,一点一点,轻轻地,马鞍戴上了,笼头套上了,但这匹马还是拒绝别人骑上它,几次尝试,几次安抚后,牛仔终于骑上马背,Monty成功了。Monty说,按照马的意愿,以它能接受的方式与它交流,及时对它的进步给予奖励,它的心被驯服了,它会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威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来Monty把这种方法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也屡获奇效。

  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向王博士提出一些育儿问题,多是寻求具体的方法。王涛博士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有正确的方法。作为家长,先要理解、明白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孩子从幼苗到花朵,到大树,到栋梁,其实“学”是必须的,问题是“怎样学”,这个让整个中国教育界都困惑的问题,做家长的却不得不勇敢面对。

  因为住宅的封闭性,我们的孩子缺乏同龄人的交往而被送去早教机构锻炼“人际关系”;也因为物质商品极大丰富,我们的孩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而被架在空中楼阁中玩教具……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其实教育很简单。

  持续的阴雨使得一条破旧的弄堂里的几个大凹陷积满了雨水,小孩很容易就被这样的“脏东西”深深吸引。她在水坑边迟疑了一小会儿,便伸出玫红色的运动鞋小心地踏进水塘,看看还很浅,便再往水坑中间的方向尝试,直到两只鞋都被水浸没了一半,才无奈地出来。看到我逐渐堆起的愤怒表情,她连忙解释:“妈妈,我是想看看这水有多深……”,这倒提醒了我,不该随便打击小孩的探索精神,况且还可以因材施教。我顺势问她:“那水坑最深的地方有多深呢?”“脚伸进去试试就知道了呗!”她觉着又逮着机会。“那你的鞋子就没用了,你也没法回家了。而且如果是个大洞呢?那不是太危险了吗?”“……哦,那倒是……”“你再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吗?”“嗯——用小木棍!”“非常好!”我以为教育案例已经结束,正要得意地离开,没想到孩子已经准备实践了,“妈妈,可是这里没有木棍呀,那我怎么试呀,我还是不知道水有多深呀!”教育孩子往往给自己题目越出越难。“那么,就再给木棍找一个替代品。”我正想搪塞一下就走,没想到孩子越来越兴奋,“好!可以找根树枝!”她四处搜寻,终于在水泥地的一个角落看到一棵种在低洼地的树,低洼处正好有一根落下的长长的黑乎乎的树枝,她犹豫着要不要跳下湿漉漉的低洼地,我为了将实践教育进行到底,再次鼓励她,她终于麻利地跳下又爬上,手里擎着那个“替代品”,最终用它完成了对水坑水位的“测试”。结果,我们都很满意。次日,艳阳高照,那个坑的确很深。

  其实,教育真的并不复杂,只是社会太发达,而唯独遗忘了教育的真谛。

  快乐性格 让孩子一生受益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压制和其他原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在过分溺爱的家庭里,孩子可能暂时是快乐的,但长大以后,由于缺乏能力和独立性,难以处理许多问题,因而仍然陷入苦恼之中。让孩子现在快乐和将来快乐,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充足的营养,保证他的身体健康,这是获得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孩子不经常生病时,他才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学习。

  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充满自信。当孩子表现出色时,用语言、动作或眼神表示你的赞赏。不要经常责备孩子,甚至挑剔孩子。如果他经常受到批评和打骂,他的性格会比较消沉和悲观。即使你的孩子特别淘气和不听话,也要爱护他的心灵,用耐心去等待他慢慢改变,而不要经常打骂。经常打骂不仅不能改变他,反而会使他的脾气更坏。

  多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例如应该对他说“请你坐好了”,而不说“不许乱动”。应该说“你的画画得不错,如果画面更整洁一点就会更好”,而不说“瞧你的画,乱七八糟的,像什么呀”……因为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孩子认为你是真心地对他好。而反面的话,孩子会认为你是故意挑剔他,或你不爱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他就不愿意听。正面话孩子听起来心情愉悦,容易接受。

  在教育中,善于引导和启发孩子,不要填鸭式地硬灌给孩子很多知识,或者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他是在游戏中认识事物的,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掌握知识,是一种快乐的方法。还可通过讲故事来教育孩子,孩子非常爱听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教孩子适度调节心理。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节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理。身教重于言教,在这一点上,父母以身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家长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流露出的任何一点焦虑、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并使其仿效。

  尊重孩子兴趣点。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他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但很多家长往往矫枉过正,完全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功利心太重,弹钢琴、练速算、学画画……仿佛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搞得家长累,孩子也疲惫,效果还是不理想。所以培养孩子一定是建立在他的爱好和兴趣之上的,这样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快乐的性格。

  保持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幸福生活的要比在不幸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得多。所以,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试想,一个在沉闷或吵闹、责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快乐从何而来?

  与孩子密切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进行人际交往。尤其是3岁以下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应该多给他们创造一些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

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99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