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ID:65259
时间:2022-04-25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回顾了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校验的传统。阅读时要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还要分析课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之间有怎样的互相关系;
2.梳理、概括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领悟文章主旨;
3.领悟争论的本质,对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探究性阅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辨别、运用本课重点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说明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本文的观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积累文中重要字词。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初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田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第。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锦绣的宇宙。这个传说
故事虽纯属虚构,但它说明了人类改造、征服大自然的伟大理想,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与自然抗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智慧才智。
从另一个角度说,盘古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坚持不懈,能够为他人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
你知道,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波澜起伏、曲折复杂的学术争论?来,我们分享一下!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后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次,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各一次,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其他奖项多种。日本计量史学会学报《计量史研究》曾两度介绍其计量史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代表作品有:《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2.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三、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安谧(mì) 圭臬(ɡuī niè) 眼瞀(mào)
炽热(chì) 晷影(ɡuǐ) 相形见绌(chù)
勾股(ɡōu) 周髀(bì)
2.解释词语
①旷世:当代没有人或事物能够相比;经历很长久的时间。
②眼瞀:眼睛昏花。
③精绝:精神尽竭。
④重差:汉代天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
⑤光曜:光辉照耀。曜,照耀。
⑥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⑦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⑧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⑨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3.词语辨析
(1)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
相同点: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
不同点:二者适用对象不同。“不绝如缕”用于声音、情绪、局面等对象,“络绎不绝”一般形容人、马、车、船等
①果园里蜜蜂的声音变小了,但依然不绝如缕,仿佛不是它渐渐陷入沉默,而是沉默在我们之间升高了,就像河水涨潮那样。
②虽然通往窑背村的乡村公路不大,但是开车前往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每个人都想感受这一番来自大自然的清凉和迷人的瀑布之美。
(2)询问 询问
询问:征求意见,打听。
①询问的对象主要是证人。
②涉及自身利益不大
③自愿作证,不能采取强制措施
“讯问”:审问。
①讯问的对象大多是犯罪嫌疑人或者与案件有关的人。
②涉及自身的切身利益。
③有有意逃避或不愿意的成分,不采取强制措施无法正常开展司法活动。
(3)固然 诚然
固然:固,本来的意思,就是本来就是这样。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诚然:诚,确实的意思,就是确实是这样。强调事实真的如此:一般要同“但”“但是”“然而”搭配呼应: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
(4)缺陷 缺点
缺陷: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缺点:指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与优点相对。
“缺点”比“缺陷”程度小,一般指不足、不对的方面(这方面重要性不强):而“缺陷”侧重不完整(指应该有的而没有)。
(5)责难 非难
责难:指摘非难。侧重于严厉责问。
非难:指摘和责问。有刁难的成分。
(6)贯穿 贯串
贯穿:穿过;连通;贯串,可用于抽象或具体的食物。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连贯,一般只用于较抽象的事物。
4.易错词语
(1)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2)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3)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5)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抓住关键概念
1.提取重要信息。
“天圆地方”说:孔子、曾子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宣夜说:郗萌(记载者)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盖天说:司马迁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浑天说: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祖暅、朱熹等 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
【思考2】梳理脉络
1.阅读全文,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 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特点、秉持的原则等。
2.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明确 ①西汉扬雄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因为太阳太高了,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到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往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思考3】把握观点
1.“浑盖之争”被称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它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这场论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原则?
明确 (1)①这场论争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浑盖之争引起了高度关注。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浑盖之争持续时间很长,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了公元12世纪,前后达一千三四百年。②成果丰富。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小儿辩日”问题的解决,勾股定理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天文仪器的发展等。
(2)科学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学说是否正确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浑盖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 浑盖之争是指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
3.盖天说与浑天说各自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 ①盖天说:能够解释各种天象,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但这一学说与人们对水平面及光线的观测结果不相符。②浑天说:依据浑天说制订的历法符合实际,但它认为太阳要从水中出入的观点是不可思议的。
4.请简要概括浑盖之争的特点与意义,以及表现了怎样的科学传统。
明确 (1)特点:①争议延续时间长,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②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③影响深远,成就丰富;④注重以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⑤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
(2)意义:①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②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3)传统:重视实际校验,严谨务实。
【思考4】探究手法
1.题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指的是浑天说与盖天说之间的争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之前用那么多的篇幅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
明确 ①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介绍“天圆地方”说和宣夜说能让读者了解不同学说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了解我国古人对宇宙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②介绍这些学说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兴衰历史,可以让读者感知我国古代天文学在真理判断方面重实际校验的优良传统。
2.本文在阐释各种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引用与比较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明确 (1)引用说明。如介绍宣夜说时引用了《晋书天文志》中的一段文字,既指出了学说出处,体现了其真实性,又完整呈现了学说观点及原理,也为作者进一步阐释提供了依据。
(2)比较说明。在介绍宣夜说时,作者注意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作比较,通过比较,证明了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发展更接近宇宙的实际,赢得了学者的高度评价。通过比较,使观点更加清楚。
五、明晰主旨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