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1课教案:荷花淀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1课教案:荷花淀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
1.以影视资料导入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
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代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1~3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
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请朗读好的同学读下文。(诗文用多媒体显示)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经过这样编排看来更有诗的意味了,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语言在头脑中反映我所描述的画面。
月亮升起来了,在一座整洁干爽的院子里,一个女子正在编席,你看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动不止,月光如流水般泻下银白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子的身上,泻在她身下编好的苇席上,苇席在月色下像一片洁白的云朵;那个女人陶醉其中。一阵晚风吹来,带来些清凉,也带来了阵阵花香,缕缕荷香……请把你的感受讲出来。
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轻柔的述说,再现情景。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设问激疑
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纳。
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用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
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
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
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
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
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布置作业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3.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 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他,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
(2)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
①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区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②讨论归纳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之处在于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3)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他两段不适合?
女人:A“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B“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A“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B“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C“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A“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C“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A“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B“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A“哼,说的轻巧。”
B(无语)
C“不嘛。”(嗲声)
(4)明确:B
(5)过渡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
(6)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7)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可见人物的语言,美就美在富有个性,人人不同;美就美在富有民族特点,多情而又含蓄。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东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中国的女子或忸怩或坦率或成熟,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深深的爱,但她们表达得很含蓄,作为丈夫他们也时时挂念着他们的妻子,但他们有更符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
3.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1)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女人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叫。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因而不免有些吃惊,接着的是对丈夫的依恋,担心。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2)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语言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3)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得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美,爱情之美。
三、总结全文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交融。
四、巩固练习
(1)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2)指出以下各句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③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五、拓展
(1)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总结孙犁小说特点。
(2)将《荷花淀》改编成一部电影剧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1课教案:荷花淀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3.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2.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二、教学过程
1.以影视资料导入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影片及你了解的战争场景特点。(影视导入构成强力击,场景与文章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归纳: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枪炮轰鸣,悲声一片……
在小说《荷花淀》中描述了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
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代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
(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1~3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
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请朗读好的同学读下文。(诗文用多媒体显示)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经过这样编排看来更有诗的意味了,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语言在头脑中反映我所描述的画面。
月亮升起来了,在一座整洁干爽的院子里,一个女子正在编席,你看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动不止,月光如流水般泻下银白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子的身上,泻在她身下编好的苇席上,苇席在月色下像一片洁白的云朵;那个女人陶醉其中。一阵晚风吹来,带来些清凉,也带来了阵阵花香,缕缕荷香……请把你的感受讲出来。
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轻柔的述说,再现情景。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设问激疑
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纳。
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用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
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
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
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
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
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
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布置作业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3.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 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他,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
(2)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
①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区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②讨论归纳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之处在于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3)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他两段不适合?
女人:A“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B“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A“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B“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C“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A“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C“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A“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B“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A“哼,说的轻巧。”
B(无语)
C“不嘛。”(嗲声)
(4)明确:B
(5)过渡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
(6)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7)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可见人物的语言,美就美在富有个性,人人不同;美就美在富有民族特点,多情而又含蓄。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东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中国的女子或忸怩或坦率或成熟,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深深的爱,但她们表达得很含蓄,作为丈夫他们也时时挂念着他们的妻子,但他们有更符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
3.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1)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女人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叫。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因而不免有些吃惊,接着的是对丈夫的依恋,担心。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2)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语言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3)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得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美,爱情之美。
三、总结全文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交融。
四、巩固练习
(1)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2)指出以下各句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③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五、拓展
(1)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总结孙犁小说特点。
(2)将《荷花淀》改编成一部电影剧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8-1课教案:荷花淀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