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高中 >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2课,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食物生产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进步。人类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约1万年前农业产生,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且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不同的古代文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善了社会生活,也影响了生态坏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因此本课不仅与前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有关联,也为学习下一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打下基础。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一是美洲物种的外传,主要介绍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农作物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并在当地不断推广的过程;二是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主要介绍欧洲、亚洲、非洲的小麦、水稻、咖啡等农作物和鸡、牛、驴、马、猪、羊等禽兽传入美洲并推广开来;三是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既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推动了经济和贸易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1.高二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已经熟悉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
2.本课内容中的食物物种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通过精选史料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唯物史观:通过食物物种传播的概况,认识人类对物种认识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从观赏到利用的发展历程;通过美洲与亚非欧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二)时空观念:通过绘制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传播的时空路线图,学会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叙述历史;
(三)史料实证: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明清时期玉米在我国种植情况的变化”、“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大量种植的原因”、“中国人为何爱吃辣”等信息;
(四)历史解释:能够分辨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的不同历史解释,并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能够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欧洲禽兽传入美洲的影响”、“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
(五)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不同大洲间的物种交流及其影响,能够认识世界历史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如何应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探讨,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认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美洲食物物种外传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概况;
(二)教学难点
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结合当今外来物种入侵的现实,反思其危害与应对问题。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设问:结合图片和教材P8前言,说说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有何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由“哥伦布大交换”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
影响如何?等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前世界食物物种交流情况的回顾,与本课内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情况自然衔接并形成对比,为理解其内容和影响做铺垫。
一、“多元”的世界:大洲间食物物种的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美洲物种外传概况
设问:你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物种来自美洲吗?这些物种又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2.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
(1)请结合教材内容,绘制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传播的时空路线图。
(2)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的学术争论:
设问:材料中关于“玉米何时传入中国”有哪些说法?哪些因素导致学者观点不一致?
答案:明隆庆前后、1500年前后和1476年之前三种说法;从学者所处时代背景、学识水平、掌握材料多少等角度分析……
(3)玉米在中国的种植情况
设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8内容,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在我国种植情况的变化。
答案:由很少种植到遍布全国。
(4)甘薯在中国的传播
设问: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答案:材料一: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材料二:万历十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
设问:阅读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甘薯在中国大量种植的原因。
答案:耐旱、耐风雨、抗病虫害,适应性非常强;不和五谷争地,不繁劳力;高产、多用途,老少皆宜等……
3.蔬菜的对外传播
(1)请结合教材P9内容,归纳番茄、辣椒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概况。
(2)“狼桃变美味”的故事
(3)追根溯源:中国人为何爱吃“辣”?
答案:以农业为主的生产传统;民艰于生的生活状态;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廉等……
列举身边的美洲食物物种,通过教材了解其传播途径。
根据教材,绘制玉米、马铃薯、甘薯在欧洲传播的时空路线图。
阅读材料,了解玉米传入中国时间的不同说法并分析导致不同说法的原因。
通过史料,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在我国种植情况的变化。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了解甘薯传入中国的途径。
阅读材料,分析甘薯在中国大量种植的原因。
阅读教材,归纳番茄、辣椒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情况。
通过了解“狼桃”的故事,增强接受新事物的眼光和勇气。
通过材料,分析中国人爱吃“辣”的原因。
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了解美洲物种传播概况,培养时空素养。
通过绘制传播时空路线图,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时空表达方式叙述过去,并把握相关史事的时空联系,发展时空素养。
通过了解玉米传入中国时间的不同观点,学生能够认识孤证不立和互证的必要性,并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史料,实证教科书中关于玉米传播情况的结论。
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了解番茄、辣椒的传播情况,增强时空素养。
运用“狼桃变美味”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并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辣椒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分析,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生进一步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欧亚作物在美洲推广的概况
设问:结合图片和教材P10,梳理欧亚作物传入美洲概况。
2.小麦和水稻的推广
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迅速推广,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3.咖啡与咖啡馆
设问:阅读教材P10“历史纵横”,谈谈你对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影响的认识。
答案:丰富物质生活,加强文化融合。
4.禽兽传入美洲
设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10内容,分析欧洲禽兽传入美洲的影响。
答案:改变动物群落,推动农业发展,形成独特的美洲文化。
阅读教材,梳理欧亚作物传入美洲概况。
阅读教材,了解小麦和水稻在美洲推广情况。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思考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欧洲禽兽传入美洲的影响。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培养时空素养。
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咖啡在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禽兽传入美洲的影响”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二、 “一体”的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设问:结合材料和教材P11内容,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三、 “共同”的世界:如何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设问:结合材料和图片,谈谈当今各国应如何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成立联合管理机构;国家高度重视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及研究;组织专家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技术攻关……
结合材料和图片,反思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和应对问题。
通过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反思,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世界观。
课堂小结 一、“多元”的世界:大洲间食物物种的交流
二、“一体”的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三、“共同”的世界:如何应对外来物种入侵? 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内容与影响,梳理本课脉络。 构建本课知识框架,同时为第3课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