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八年级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ID:64316
时间:2021-12-07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课题 |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时间 | 2019年12月17日 | 节次 | 第1节 | 主备人 | |||||||
来源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 |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对象 | 八年级学生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 2、学生学习文中双重否定句、否定排比句等句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孟子的文章非凡的气势。 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
||||||||||
评价任务 | 1、100%的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并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孟子的文章非凡的气势。 2、80%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 3、通过课堂检测100%的学生能够理解“人和”的含义。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 要点 |
|||||||||
一、导入: 听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激情导入,通过歌曲我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孟子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又是如何说服别人的?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读文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学生听音频,划分节奏,自己按照节奏有感情的出声朗读两遍。 2、学生展示朗读,同小组同学评价,老师补充。 3、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三、品课文 一读:找论点。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找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思: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评: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读:读论证 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寻找四个朗读者,到前面依次朗读文章。两组同学展示。 思议展:这四句话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小组讨论:讨论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钟) 评: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读:品语言 1、再读课文,感受气势,首先女生读、男生读、再全班读。 2、找一找否定词,整篇文章否定词贯穿全文。 3、《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从中举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评: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极言地理条件的优越,但占尽“地利”却弃城而逃,从守的一方失利阐明“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评:用排比否定句,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齐读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论证战争胜负的条件取决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强调“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 检: 1、作者孟子,战国人,是孔子以后_______思想的代表人物。 2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C、能懂得统治方法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D、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4、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线,管理百姓。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震慑天下。 5、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从中可以反映孟子_______ 的政治思想。 6、全文论述的中心论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它展开论述,其意图是借论战来阐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板书设计 | 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教学反思 | 附文件在四件套中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