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花蜜与蜂刺
蜜蜂,这美妙神奇的小昆虫给人赞美得够多了。
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会想到它。尝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的时候,会想到它。有时,就是看到出色的劳动者博采众人之长,进行卓越的创造的时候,也禁不住想到它。
为了采一公斤的蜜,蜜蜂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地飞行、酿造。而酿成的高度浓缩的蜜糖呢,不论荞麦蜜、椴花蜜、槐花蜜、橙花蜜、枣花蜜、荔枝蜜、龙眼蜜以至其他甚麽的,颜色又都是那麽鲜艳,甜味那麽浓烈,可以保存得那麽长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很美妙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地球也将为之减色。这小小的采蜜使者,它的活动方式使人想到劳动创造,也想到艺术和哲理。
可是,人们赞美蜜蜂,总是着眼於它所酿造的蜜糖,而很少去赞美它的刺。实际上,如果蜜蜂光会酿蜜而不具备战斗本领的话,蜜蜂的命运恐怕就相当糟糕了。我看过一个童话剧,表现的是黑熊在森林里偷蜜,被蜜蜂螫得狼狈奔跑的故事。在森林里,会偷蜜的动物大概不只黑熊一种。但黑熊偷蜜是很着名的,好些伐木工人都讲过这样的故事。如果蜜蜂失去了它的刺,那它在被人类收进蜂房养殖以前,遭遇大概就相当不幸,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量地繁殖了。
蜂刺和蜂蜜,实际上都同样值得赞美。
一根蜂刺,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
如果单独地看,它最多只能使人的皮肤肿一个小小的疙瘩,但是累百累千的蜂,它们集体的蜂刺威力可就相当惊人了。凡给蜂螫过的人都知道,蜂在攻击动物时那种英勇搏斗、视死如归的精神,简直令人赞叹。我有一次给几只蜂螫过,虽然感到奇痛,但看到失去蜂刺以后,坠地挣扎死亡的伤蜂死蜂,心里却莫名奇妙地涌起一种钦佩的感情。
这些年来,中国的养蜂事业很发达,常见到一些外省的人,带着一车一车的蜂箱,像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那样,「逐花蜜而居」。特别是浙江省的养蜂人,「追蜜」的足迹几乎遍及南北各省。在火车站里,或者在甚麽正当原野繁花盛开的农村,我有时和这些养蜂人聊天,他们告诉我的事情常常使我异常惊异。有一个浙江养蜂人说,他曾经亲眼看过:当一匹马碰倒一个蜂箱的时候,整群蜂的威力,竟然把那匹马活活螫死。
能够螫死一匹马的蜂群,也能够把一个人螫死,那是用不着多说的。在国外和国内,都发生过这种事情。
大凡一个人如果有甚麽奇特的经历,就总想把它告诉人们。我接到的读者来信中,有一些就是陈述他们的奇特经历的。江西有一个采药人写过一封信给我,说在江西的山区丘陵地带,有一种土蜂,把蜂巢筑在地下。飞行时发出强烈的嗡嗡声,像轰炸机似的。有一次他和同伴上山采药,一路挖着「黄精」。秋末冬初,正是挖黄精的好时节,他们越挖越多。不料一不小心,竟碰到了土蜂的巢穴。土蜂轰的一声飞了起来,他的同伴才被螫了一下,立刻感到眼睛发黑,嘴巴发麻。这个采药人素来知道这种土蜂的厉害,当地的山民传说,被它围螫的人伤重的可以致死。他立刻抛弃药篮,拔足狂奔。但走了一段路,又觉得那满满一篮黄精,拾弃未免可惜,就折了一条树技,当做武器护?着自己,再走回蜂穴附近,想取回药篮。谁知穴口两只守?蜂,立刻向他袭来,他的大腿和下颔,又都给螫了一下,嘴巴马上歪了,只好又跑步折回。抵家之后,脸部、手部、腿部,都肿得吓人,用草药医疗后,好几天才逐渐消肿。五天之后,这个采药人和他被救起的同伴为了报复,又约了好几个人,穿上雨衣胶鞋,带了松脂、汽油、手电筒、袋子、锄头等等东西,到达蜂穴附近的时候,看到那篮药材仍然好好地摆在地上。他们采集树枝,趁天黑把它堆在蜂穴口,然后洒上汽油焚烧。在烟熏火焚之下,蜂群终於丧失了战斗力。人们开始挖那个洞,()洞口只有十公分左右,但是里面的宽度和深度居然都约莫有一米。土蜂的巢像宝塔似的一层迭着一层。累百上千的土蜂,经过烟熏,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但仍然发出嗡嗡的声音,密密麻麻地在巢上乱跑。这个采药人的信中说,这时他心中竟忘却了对它们的痛恨,不由得赞美起它们巢穴的精美和筑巢的本领来了。
这种土蜂,广东也有,山区的人们把它叫做「地雷蜂」,山民们提起它,也是谈虎色变的。
野蜂的威力比起人类饲养的蜂来,是要大得多了。试想,普通的蜜蜂集体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匹马螫死,更何况大群的野蜂呢!有一次我在海南岛 吊萝山的原始林区里访问,突然听到一阵闷雷般的声音,忙问旁人:「这是甚麽?」当地的人们指着天空道:「你看,一群野蜂正在搬家。」我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一阵云雾似的东西从天空掠过,威武的野蜂,成群飞行时的气概,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千百代的人们,对蜜蜂的赞美常常集中在它能酿造蜜糖这件事上面;我想,这是不大公允的。我们赞美它的蜜,也得赞美它的刺。试想,没有刺的蜜蜂,它们的命运将会变成怎麽一个样子!
秦牧: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喀斯特现象”,给世界许多地方造就了千万奇观。尽管人们已经早就知道石灰岩溶洞像是自然的魔术师,可以变化许多神奇的境界,但是,一碰到新的景观,使人如入梦境,如登仙域,成了童话里的梦游者,人们仍然会发出一连串的惊叹号。我最近泛舟游览了粤北连州一条1500米长的地下河,就有这样的奇特感受。
连州(今连县所在)是我国着名的古城邑,向以风景壮丽着称。唐代的着名诗人刘禹锡曾被贬职任连州刺史五年,任中写了好些诗文,记叙此间风物。他有一首《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其中就写了这样的句子:“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他称赞连州一带的山水,是绘画也比拟不了的。但是,不仅刘禹锡居住这里的时候,没有游览过这条地下河,历代的人们也都没有游览过。因为它是几年前才被发现的。原来连州以北的东陂镇大洞村境内,有一巧夺天工的天然岩洞,叫做大口岩(洞口广阔,仿佛一个大嘴巴)。它分上下三层,可供旅游的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层有高达30多米的顶天柱,可容万人的仙人田广场等。最下层有一潭绿泉,蜿蜒伸进山洞深处。它究竟通向何方,谁也不知道。几年前,几个具有冒险精神的农民下了决心,想一探究竟。他们扎了小竹筏,备了火把,带了干粮,进了洞中,小心翼翼探索前进。大伙终于弄清楚这是一条可容小舟通过的地下河。水深1-7米,最宽处10米有余,最窄处只有4米。地下河洞顶高达10-15米。这条河穿过了四座山,蜿蜒1500多米,大口岩和附近的右蛇岩、莲花岩原来是相通的。这几个乡民的发现渐渐传开了。原来人们游览大口岩,总是观赏它的地面,现在大都转而要求泛舟地下河了。接着连州中国旅行社也在这儿设了个管理区。消息四播,现在到粤北这个山城来的人,都纷纷到大口岩来了。
我们应邀也游览了一次神秘瑰丽的地下河。我们从莲花岩的洞口进去,和几年前乡民的勘探路线刚好相反。在靠近洞口的旷野里,看到有一条小河潺潺流淌,主人介绍说,这就是从地下河溢泻出来的。地下河的水源是几股喷涌而出的山泉,它有点像济南的趵()突泉。从洞口一步步地深入下去,那儿停靠着两艘小小的机动船,每船可坐10人左右。由于带着强光灯,小河两岸风景“繁花锦绣”,都可以看得清楚。岩洞的顶端,因为一般都距离水里好几十米,看来仿佛是一个奇特的深邃的夜空。泛舟河上,那感受是很有趣的,有点像梦境,也有点像是进入神话或童话的境界。我想:将来如果有一部中国式的《爱丽思梦游奇境记》,这种溶洞的奇观,应该更多地拍摄进去,让外间的人们陶醉陶醉才好。这地下的河,还和地面的某些江河一样,也形成了一些美丽的“峡”呢!在两岸石壁高耸,河道狭窄之处,河峡就形成了。河里有三个峡,因其形状不同而被命名为香蕉峡、莲花峡和龙门峡。过峡的时候,仰观石壁,十分峻峭雄壮。沿河两岸,布满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姿态诡谲奇特。旅行社的人给它们取了各式各样的名称,例如望妻石、猴子台、韩信点兵、双龙抢珠之类。我游览溶洞,对景观的名字一向不大注意。目状取譬,这是悉听尊便的事儿。你可以说它们像这个像那个,也可以说它们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石花石幔。无须说它们像什么,也很有意趣了。最令人目眩神摇,感觉美妙的,是有些石幔竟然磷光闪闪,璀璨发光,这就使地下河更加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了。
听船上的人说,这条地下河里还有鱼,那大抵是鲶鲫一类的小鱼,他们捕获过。夜里船泊在河岸,隔天他们一早进洞上班的时候,有时也见到一两条自动跃进并留在船腹的小鱼。
乘小船来回一次,我们花了一小时三十分钟。这时真有一种漫游奇境,幻没梦般的感受。我们禁不住谈到陶潜的《桃花源记》,认为决不是什么假托之作,那应该是确有其事的。在人口繁衍,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时常听到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溶洞,什么地方又有一些和外界很少接触的山民,更何况是钱余年前,干戈扰攘、交通梗塞那样的时代呢!
秦牧:花蜜与蜂刺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