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罗马的地下墓道

ID:61057

时间:2021-04-30

相关标签:  苏雪林  

  苏雪林:罗马的地下墓道

  罗马古代建筑物最足以表示古罗马人宏伟气魄,保存得又最为完整者,一为露天剧场,一为原始基督教友墓窟,现愿将这墓窟情形,述其崖略。

  所谓基督教友墓窟也者,不过占罗马地下墓道的一部分,为正名起见,其实应称之为“罗马地下墓场”,或“地下墓道”,因为这类墓道的制度,在有基督教徒以前,便已存在了。

  罗马地底的土质属于凝灰岩层,系一种软性泥土,质料细腻,有时亦较粗,其中间或混杂类似火山喷口的碎屑。这类泥土开掘时颇为容易,但一和空气接触,便凝固如坚石。罗马地势干燥,掘下几丈或十余丈深,还是见不到水,死人埋葬地下,可以永久安眠,不像我们中国人所谓黄泉之下那么阴凄、寒冷。

  这种地下墓道,不但罗马一城有之,意大利各城市也有;不但意大利,法国也有。巴黎的地下墓道,据说面积甚大,几与整个巴黎城市相当。又据考古家考查:今日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塞浦洛斯、克利地、爱琴海诸岛、希腊、西西里、拿波勒斯各地也有地下墓道的发现,可见这个制度起源之古,及其传布之广遍。

  今日罗马地下墓道尚在继续发现中。已发现者,起点均在郊外。环绕罗马城垣,成纵线向外引伸开去,亦时加横线相连络。倘使我们将罗马城市比作一匹大肚蜘蛛,则这些纵横交错的墓道,颇似一幅大蛛网。各墓道长短不一,现已发现者,大墓道约二十五条,小墓道约二百条,全部长度相加约九百英里,合之华里约二千六七百里。据墓道壁上的墓穴来计算,则埋葬其中者,约有六百万人。

  目前罗马墓道之开放者仅有三处,一为圣加斯特墓窟,一为圣史巴司贤墓窟,一为圣多米替拉墓窟,均以埋葬天主教殉道圣人而得名。这三处墓窟均在罗马城市的东南,相互间的距离也不甚远。

  笔者于一九五○年八月间赴罗马游览时,所参观者仅为圣加斯特墓窟。

  在露天剧场的左边马路上停有二百二十号公共汽车,约十五分钟即有一班,专为赴圣加斯特墓窟之用,上车后行二十余分钟便到目的地。

  汽车在田野中驶行了一阵,最后驶进一条狭长巷子,停于一扇小门前。门内面积甚广,大树成行,绿荫如画,再行数百步,则为一片周围数十里的平原。有建筑数间,并有圣物铺,司其事均为身着黑道袍的神职人员,所售圣物虽与城中各圣物铺相类,但有许多则为此地所特有,像那些地窟壁画的卡片、地窟古时所用陶壶、陶灯仿制品之类。并有圣女则济利亚的雕像大小无数。盖圣女殉道后,葬于此墓窟,今遗尸虽迁葬它处,这个墓穴仍以圣女而着名。朝圣客每喜特于此处购圣女之像,携归供奉,作为此游之纪念。

  圣物铺的对面列长凳十余,每凳前立一竿,竿顶有横木板一方,标明指导语文,计有英、法、荷兰、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六种。朝圣客可依自己国籍坐在那条凳上,凑足相当人数时,自有操那一国方言的神职人员来招呼你下墓窟观览。他则一路口讲指画地为我们讲解。

  那墓窟有一总入口,依一小山冈而开。我随着领导神父一到这座门口,便觉得有一股阴森之气,迎面扑来。过去颇读过一些探殡宫,游地狱的文字,但像但丁《神曲》所写的那些骇目惊心的地狱场面,无非是诗人幻想,我们决无缘领略。至于莎翁名剧《罗密欧和朱丽叶》里那位女主角服毒暂死之前,想像醒来时所见墓中可怖景象,有机会倒是可以经验一下的。我今日忽由化日光天的人间世,下降到幽暗惨戚千年以上陈死人的长眠所,朱丽叶那番话涌上我的脑海,心里觉得很不自然。不过倘使自崖而返,则此来宗旨谓何?所以虽在洞口踌躇片刻,还是壮起胆子,跟随大家进去了。

  进门后,见一道石阶,霉痕斑斓,引入地底,转了几个弯,才达墓窟。里面装有电灯,虽不甚光亮,倒非黝然一黑,像个真正幽冥世界。那位领导司铎,手中又执一长竿,竿端绕着一大段白色东西,好似一条蛇盘在上面。我乍见甚以为奇,不知其作何用途。至地底光线过分幽暗的地方,壁上或留有基督教友的标识,那位神父要指点给我们看,便将竿端那条白蛇头一扳,使其高高昂起,火柴一划,白蛇口中即吐出光芒,原来是专供墓窟用的蜡烛。每烛一枝,可供游历墓窟一次之用。圣年期内,世界各地来罗马朝圣者何止数百万人,每人都不肯放弃参观墓窟的机会。一位司铎每天引导游客至少十次或十四五次,这个墓窟同一时间内总有七八批游客进去,也便同时有七八位司铎在领导,每天所用蜡烛的数目倒是很可观的呢。

  墓窟内开着一条条的走廊,宽约三四尺,两边墙壁挖有石槽,其长其宽,仅足容尸体一具。盖古代罗马埋葬死人大都不用棺,死者以细白麻布,置在槽内,外掩云母石板一方,用水泥封固。板上镌刻死者生死年月及铭词。此类石槽,每壁四层以为常。槽中尸骨今已一概荡然,掩盖云石亦不知去向。(墓窟门口有一个小圣堂,四壁嵌镶了许多云母碎片,乃系从前由墓中检出的。完整者亦有数方,铭刻多属古文,须考古家始能辨认。)有数槽尚存骷髅数具,或残骨数根,想系较晚之物。

  走廊虽长,每隔数丈,两边石壁辄突出少许,作为界限,每家墓地大约以此为分别。更有就石壁挖进为小石堂者,大约方丈,顶作穹窿形。两边壁上石槽葬普通死人,正中有神龛,排列云石之柱,雕镌精工,壁之正中仅挖一穴,或下置石棺一具。现在穴和棺均空空如也,但穴之上下,尚有许多彩色绘画,这或者是当时埋葬一族中重要人物之处吧。

  这类石堂甚多,大者有三四丈长阔,各种装饰虽大都损坏,气象仍甚庄严。今日天主教神职人员利用这类石堂为举行宗教礼仪之所。于其中设有祭坛,放置祭衣及弥撒经本,每于此间举行献祭。二千年前教难时代的祭司和教友生活,俨然复现,我觉得很有意思。

  墓道辟有天窗,由墓中一直通到地面。窗口虽小,愈下愈宽,天光投入后,立即顺着形势,团团散开,所以天窗之口虽比普通井口大不到多少,下面竟有相当光明。当时构造这类天窗的工程师,对于光学极有研究,于此亦可见。天窗腹部的崖石若有崩塌,或引光角度不如理想,则用巨砖补砌,工程甚大,而且经过二千余年的岁月仍整洁如新,更足令人惊叹不置。

  我们跟着那位指导司铎盘旋曲折走了半天,下了一道石阶,下面又是一层,规模相似。听说一共五层,我们大约拜访了两三层便没有再下去了。最下一层,仍有天光和空气,因为茔地虽低下,一样开有天窗。

  读者倘问这些墓窟真实情况,则抗战时代到过四川、重庆或西南各县的人,不必解说,便可明白。这和抗战时我们用作防空壕的汉墓是完全相似的:同样利用凝灰岩层开掘,同样开成走廊,同样两壁挖石槽为埋葬死人之用,同样置有龛形小堂为一家重要人物藏蜕之所。所不同者,四川汉代人(或更古远)的墓穴,系由冈陵挖入,位置于地面,而罗马则在地底;四川古人每一家或一族拥有这样墓穴一座,罗马则相通连。前文原说这类墓道制度在小亚细亚和爱琴海一带传布甚广。四川在秦以前虽称为蚕丛鸟道的蛮夷之国,它的文化其实比中原还古,墓制相类,固可谓为暗合;即谓四川古代与小亚细亚已有文化上的交通,也不算是什么过分冒昧论断。不过这是另一问题,此处只有暂时带过。

  当笔者尚在国内时,即耳熟罗马地下墓道之名。有人告诉我这些墓道之由来,乃因教难严重时代,一般教友不能公开活动,转入地下所致。当时所谓地下与现代所谓“地下钱庄”,“地下政治工作”意义大相径庭。现代之所谓地下,不过指暗中活动,活动人员还是好端端生活在地面上,而教难时代的教友竟像土拨鼠一般确实钻到地底下生活起来。自公元六二年,尼罗皇帝将宗教徒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及许多信友残酷地处死以后,教难继续不断,前后差不多有二百五十年之久。这两个半世纪中,基督教友的生养死葬都在地下。现在我们在罗马所见的这些墓道便是教友子子孙孙增拓而成。这话不但中国有人如此说,欧洲亦然。我当日参观墓道后,回到所居旅馆与友人郑琴姊弟谈到这个问题,我因见墓道工程太大,主张乃系罗马贵家巨阀原有的茔场,基督教友不过利用其地点秘密,作为举行宗教仪式及集会之所,决非他们所开始创辟。郑氏姊弟不以为然,和我辩论甚久。他又转问一在座葡萄牙朝圣客,谁知那人的意见竟和郑等一致。后来我阅罗马指南关于墓道的缘起,则又说是基督教友的坟地,与罗马人好像毫无关系。这或者乃由今日罗马所开放的三四处墓窟,均系教难时代葬有宗教和殉教圣人的遗骨的地方,人们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墓道和基督徒打成一片,而有这样误会吧。

  像前文所述,已开放的三处墓窟,均有原始基督徒遗迹,并且也实是他们埋骨之地。不过我们倘观察残存云石墓铭虽为古文不可辨认,而字迹笔画歪斜潦草,有类小儿之雕虫,壁画也极简单,一望知其出于下等社会之手,与墓道伟大工程颇不相称。所以笔者曾主张或系当时教友利用罗马无主荒茔,或以已皈依公教罗马人的祖坟,作为教友公共坟地,不然,这种现象便无法解释。

  今日墓中所留下的基督徒壁画,倒值一谈。为了避免统治阶级的注意,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绘制宗教性的画图,只有利用象征。譬如画只鸽子,原所以象征和平,也可以指示灵魂之圣洁;画只羔羊,原所以象征牺牲,亦可以指示信德;孔雀象征天国的永久;马象征逝去之迅速;雄鸡象征光明的先驱;鹿饮清泉,象征对天主之爱慕;棕榈枝象征胜利及不朽的光荣;蛇则除罪恶及一切黑暗的邪祟,别无可指。可见蛇之为物,实乃全人类所憎恶的东西。

  更可喜者,原始基督教友竟能将新旧约的故事也象征化起来。譬如他们画拉匝禄从坟墓里爬出,乃系代表我们基督徒将来肉身复活的意味;挪亚乘在躲避洪水的方舟里,代表将来生命的希望;先知旦尼尔在巴比伦被投狮阱,代表我们为义而死,灵魂将获得解放。还有那吞在鲸鱼腹中,数日后居然安全复出的先知约挪,也表示同样的意思。梅瑟以杖敲击岩石而引出清泉,墓窟壁画关于这个题材最为普遍,画下常注有“清凉解渴”的字样,这是指示信徒领了圣水而涤除灵魂之污点,获得新鲜活泼的生命。耶稣以五鱼二饼饱饫五千听道的民众,乃系象征“爱的聚餐”代表为死者祈祷时所举行的大筵宴。

  十字架之作原来型式者,仅发现一二处,大多数画一锚以代(锚也是希望的象征),其形如佛教之 ■ 字。系将希腊文的第二字母重复四次而成。

  基督像均年轻无须,作牧童形状,表示其为“善牧”,普通为十四五岁之少年人,身着一帔,肩荷一羔,足下又围绕数羊。有时则将基督画作希腊神话中的奥菲士在旷野里弹奏金琴,群羊伴随左右。

  中国不识字的人,记帐常作画以代,有趣话柄颇多。原始基督教也常利用图画来做墓志铭,死者生前从事何种行业,墓上则画他所用的工具。譬如死者生前为木匠,则画一斧或一刨;为泥工则画一镘。有时作种种兽形,则系从死者姓名字母中抽出。若以中国文字来作譬喻:倘死者名“融”则绘一虫,名“丽”则绘一鹿,名“群”则绘一羊,名“贵”则绘一贝,皆是。

  此外鱼形更俯拾即是。有刻于墓石上者,有绘于墙壁上者,这是代表教主耶稣基督。因希腊古文的鱼字与耶稣名字笔画相似。这鱼字同时也可指教友。耶稣在日内撒肋湖边,遇见一个渔夫名叫西满,耶稣特显异迹使他打了满满一网鱼,几乎把网撑破,西满大惊。耶稣对他说:“不必害怕,从今以后,我要使你作一个捕人的渔夫。”西满果撇船弃网,诀别妻子,跟随耶稣。这便是耶稣大弟子伯多禄,耶稣升天后,他成了第一任教宗,今日罗马教宗皆系承继伯多禄之位,世世相传不绝。罗马教难严重时代,教友相逢,每以“鱼”字为切口,表明其基督徒身份,中国雍乾时代亦是如此。历代中国神职界每喜以渔为名,也是这个缘故。

  罗马城外的地下墓道既有如此之长,又复歧岔百出,倘使无人领导,误入其中,颇易发生危险。常闻某处新发现墓道一条,有青年学生十余人,结伴探险,每人手持一炬,并以一细索系于墓口,牵之以入,走到半路上,绳索忽断,火炬亦燃尽,想摸索着出来,谁知误入歧途,愈入愈深。外面的人,见他们竟日不出,知有变故,组织了好几队人马进去援救,一连十余天,不见他们踪迹。最后大约寻到了,可是这一群勇敢好奇的青年,都已和墓中陈死人为伍了。罗马地下墓道之长而且多曲折,在这件故事上,也可以觇其梗概。

  真的,当我站在圣()加斯特墓窟里,放眼一望,但见长廊相接,似乎永无穷尽,壁上石槽又密如蜂房,气象之壮大沉雄,难于以语言模拟。啊!这是一座地底迷宫,也是一座地底城市。觉得汉人形容墓地“佳城郁郁”四个字,惟罗马墓道足以当之。所以我在另一文中又曾说:“罗马人真是个伟大民族,不但生时伟大,连死后也还是这么伟大。”我想曾参观过罗马墓道者,当不河汉斯言吧。

  

  苏雪林:培丹伦岩穴探奇

  游过歌泰的第二天,即六月三日,君璧又和我作培丹伦岩穴之游。

  此穴距露德约有十五基罗米突的路程,乃系一种水成岩,洞分数层,深入地底,其中钟乳石幻为千百种形态,奇境天开,脍炙人口。我国桂林七星岩,素负盛名,我无缘得游,每以为憾。在巴黎时,遇有曾游培丹伦岩穴亦曾见过七星岩者,两相比较,说若论内部宽阔,可容数万之众,则七星岩实擅胜场;若论曲折之繁多,石状之变化,处处令你凝眸,步步引人入胜,则培丹伦又高一层。何况此穴更有一端妙绝:重叠数层,陆入而水出,法国人自负此洞不惟本国更无其二,也是世界首屈一指之奇,也许并非夸诞。

  自露德乘游览客车,迤逶行来,和风拂面,葱茏的山光岚影,含笑迎人。跨过加芙河,路转峰回,景物更刻刻变换,令人应接不暇。不必看到岩穴,这十五基罗米突的道途,也够令人怡悦的了。

  到了岩穴所在的山脚下,游客要步行一段路程,始达穴口。口外设有售票之所,购票后,来有向导一人,引导我们入内。

  据说此洞在三十年前,尚未开发。人们仅能打着火把或提着灯笼,进入此洞的最上一层。路径很难,所见景物,亦复有限。其后露德地方政府,知此穴大可招徕游客,替露德增益岁收,乃建工厂,设桥梁,修道路,并于洞中各层,安设铁栏电灯,修砌磴道;更于岩顶挖一长长的甬道,使游客能由捷径通入穴中。工程既巨,所费当然甚重,但游客获得便利以后,来者络绎不断;朝圣露德的香客,更谁不乐意花费一点金钱,到这地母心脏间,猎奇一番而去,故此露德地方政府,很快地便把开发之费,收了回来。现在培丹伦岩穴已成为露德市的点金之穴,那天我们进洞,所由的便是那条人工挖成的甬道。

  那岩穴之口,半没地中,乍睹之下,觉得不能挺直腰身进去,非学蛇虫之类,扑地而爬不可,与君璧相顾有难色。迫近穴口看时,始知穴道引而向下,与罗马所见原始基督教友墓窟入口相似。躯体高大者,或须稍作伛偻,像我和君璧身裁,则大可昂首掉臂以行,不必愁头顶碰出疙瘩。

  穴口虽小,内部则廓然如数十间屋。无数钟乳石床,森然罗布,聚五攒三,殊形异态。石色本皎白如雪,为潮湿之气所薰,生出斑剥的莓痕,或苍翠如绿玉,或黝然如黑铁,或殷红似猪肝,或焕作金色如映日之夏云,映以五色电灯,灯隐不见,但见一派柔和的光线,泛滥群石间,把那些顽石都变成晶莹透澈,恍似宝石琢成,见之令人目眩神移,自疑身入宝山,或梦游仙境。

  我们一群游客,跟着向导,游历过第一层,缘着那陡峭的石磴,盘旋而下,又是一层。那天一共经历过几层,也记不清了。只见那向导到了一特殊处,便停步指点给我们看,请我们注意。他说那是挂钟石,看去果然是一口大钟,悬挂岩顶,钟口带着一圈细须,映以赤色和铜绿色的灯光,俨然是一口发锈的古钟。游客叩以手杖,发声清越,亦颇类噌吰的钟鸣。又有所谓回教寺院的尖顶塔者,有所谓巨象者,有所谓张壳之蚌者,有所谓教皇宝座者,有所谓河女神之盘者,有所谓狮身人面怪者,无不维妙维肖,观之颐解。更有一处称为积薪上的圣女贞德。贞德齐眉的短发,是她特殊的标识。那圆形的大柴堆上,立着一个身着长袍的人形,发型宛似那个力挫英军,拯救祖国于危亡的法邦女杰,其旁尚有刽子手数人。这个钟乳石与那受焚刑的贞德果然太相像了,我们不觉又惊又笑,多看了几眼,才肯离开。更有一处,称为罗马洁祭堂,无数石柱,构成一所大厅,色灯映照,华焕夺目。宝石厅堂,仅能见之于天方夜谭,现在居然于此岩穴得之,岂非平生之快?

  钟乳石之所以形成,据我私见推测,大概是这样光景:这种永世不见天日的岩穴,其中空气自然是潮湿的。湿气蒸于岩顶,凝积久之,则成点滴。那点滴下坠极其迟慢,岩顶的石灰质经风化而溶解,混合水点中,变成固体,遂成为我们所见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初如细发,渐如狼牙,渐如竹笋,终则变成其粗合抱的大柱。据向导言,这些钟乳石每过百年,长度始增一英寸,则现在这座培丹伦岩穴的年龄,大约与地球的开始成形时,差不得多少。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对于我们始终是个解释不开的大谜,我们渺小的人类,对造物主的伟大工程,只应该崇钦赞叹,管窥蠡测都是多余的。

  有许多钟乳石状更奇特,它自岩顶下垂,而地面亦恰有一石,逐渐上长,不偏不倚,针锋相对,千百年后,居然接合起来,成为浑然一柱。钟乳石只有自上向下垂,决无由地面向上长之理,看了这种形况,我又思索出一个道理:这大约因这个地方湿度轻重常不平均,岩顶水点下坠,有较慢的,也有较速的。那夹着白垩质的水点,滴得慢的凝成下垂的檐冰,滴得快的则坠于地上,而形成上茁的竹笋。这样上下加工,齐头并进,最后自然要联成一气。“合龙”之礼告毕,乃向横处扩张,故此类钟乳石常失去乳形,成为朽树桩,丛生芝菌,或土堆石山之状。年深日久,岩顶的垩质都随着水滴积到地面上去了,也许这一处空隙要被堵塞,形成一堵实心的石壁。但空气要溶化它,潮湿要蛀蚀它,它的形状还是不能固定。现在我们所见这些石形,经过绵长的岁月以后,又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想不到地下世界一样有沧海桑田的变迁,不是很有趣味的问题吗?

  我们在那稀薄的光影里,转了约有一小时。忽到一处,下有小河一道,波声栉泊,水如墨汤。有一小艇,系于码头,舟子将我们逐一接下舟中,鼓桨前行,约一刻钟之久,达于另一码头。登岸自一穴口而出,重见化日光天。穴口有一小博物院,所陈列的均系与培丹伦岩穴有关之物,各购纪念品数件,乘原来客车回到露德。

  

苏雪林:罗马的地下墓道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