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答题技巧,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并不难

ID:41054

时间:2021-04-27

相关标签:    

学会答题技巧,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并不难
无论实行的新教材,还是新的考试信息,都告诉我们文言文的量在增加,占分比例也在加大。
 
文言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在考试中极易丢分的试题之一。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是每年必考的考点。文言文的句子翻译也离不开实词的词义的正确理解。
 
诚然,掌握120个常用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但是学会一些答题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同学丢分就是没有很好地学会一些技巧。掌握了技巧,会变难为易。
 
我们应该知道高考不同于一般的会考,试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难度,好拉开考生考试成绩的分数档次。所以要求出题老师在有些试题上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题。
 
文言实词辨析,就经常出一些“疑难词“”来考学生。之所以为“疑难词”,就在于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是生僻的和令人费解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就会变“疑难“为”容易“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辨析
 
(一)借助语法分析确定
 
借助语法分析可以说是推断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的最基本方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数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1.辨析下面一组“信”字的用法。
 
A.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B.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C.信义著于四海 D.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心怀忠信而不得志,我要飘然奔赴天边.侘傺 chà chì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
 
【简析】:A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的之前,作状语,既然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B.句“犹”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是动词,为“相信”之意。C.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D.句“怀”为动词,处在 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忠信”之意。
 
例2.选出“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中加点字意义( )
 
A.拜见 B.陈述 C.请求 D.名帖
 
“谒”,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词义非常丰富,至少有拜见、陈述、请求、名帖等意思。要确定“谒”的义项,可以借助语法分析。
 
“宣子谒诸郑伯”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宣子”是主语,而谓语只能是动词“竭”,“谒”的宾语不是“郑伯”而是“之”所指代的内容即上文的“环”。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谒”的义项为“请求”,而不可能是其他。
 
(二)利用对应规则推断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a.同义对应:
 
例1.: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处”的词义也很丰富。常用的义项有:
 
地方、机关或机关的一个部门、安排、居住、决断等。
 
对照原文,上述义项均不适合。这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上句相应的位置上是“时”,下句中的“处”即不表空间而表时间,“行动处”即“行动时”。“处”表时间例子还有不少,如柳永词句“留恋处,兰舟催发。”
 
例2.求全责备
 
“备”和“全”对应,即“齐全、完备”。
 
例3. 追亡逐北
 
“北”和“亡”对应。都指败逃的人。
 
例4.通五经,贯六艺
 
“贯”和“通”对应,也是“通晓”义。
 
例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思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b.反义对应:
 
例1.: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
 
“谷”和“死”对应。那么是同义对应,还是反义对应呢? 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和“死”也是反义对应。“死”当然是“死去”之义,“谷”就可以知道是“活着”的意思了。
 
例2. 党同伐异 伐:讨伐→党:袒护
 
例3 革故鼎新 革:革除→鼎:建立
 
例4. 前倨后恭 恭:恭敬→倨:不敬、傲慢
 
例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该句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忧劳”的意思是“忧思劳苦”可以推知相反的意思是“安逸享乐”。
 
(三)借助常用成语解读: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求全责备(责:寻求,寻找)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疾风知劲草(疾:强)
 
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日薄西山(薄:接近)
 
孙膑期日“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期而遇(期:约定)
 
主人亲速宾及介(《荀子·乐论》)——不速之客(速:邀请)
 
从成语中迁移解读,除了平时要掌握大量常用成语外,还要理解疑难词所在句的大致意思,看把成语中该词的意义迁入是否顺畅。
 
(四)通过事理检验选择: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上文中“孙”若解释为“孙子”,则“孙”所在的一句就应译为“哀公最终被三子所逼迫,到越国当了孙子”,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处理有悖情理。
 
其实这里“孙”与“逊”通假,意思为流亡。这个例子启示我们,在推断实词词义时,常用词义如果均不能切合语境,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那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五)根据具体语境确定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以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来推断词义。
 
1.借助句子内部环境:
 
辨析下面一组加深黑体字的实词词义
 
A.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B.(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简析】:
 
A.句中“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所以“应”可译为“随着,和着”;
 
B.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有“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2.借助句子外部环境:
 
辨析下列加深黑体字的用法
 
A.郦元之所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B.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简析】:这两句都是出自《石钟山记》。
 
A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B.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以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所以他们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该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训练:“此黠儿也,当有所成。”中“黠”的词义
 
例段: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3)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简析】:“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义。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语句有(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不仅要联系语言环境,还要要防止褒贬失当。
 
(六)借助汉字字形分析: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的词义实在确定不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
 
例1.“傥窀穸不为盗所发”。
 
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加深黑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
 
例2.答出加深黑体字字义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穣岁之秋,疏客必食。
 
【简析】
 
A.句中“组”字右边的形旁词义是与绳索有关,前面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带子,绳索”。
 
B.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组成,而“斤”古意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开为两半。再结合前面“分”“离”的字义,就可推断出“析”是“分开”之意。
 
C.句中“饷”的右边偏旁与饮食有关,前面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就可推断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借助字形分析,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
 
比如作偏旁的“月”,本义为肉,以“月”为偏旁的大都与躯体有关。
 
左偏旁“阝”本义为“阜”,《说文》解为“无石之山”,与山峦高土有关。
 
右偏旁“阝”,本义为“邑”,即城邑,以之为右偏旁的字都与国名、邑名或行政区域有关。
 
二.文言文实词词义辨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 ”通“早”、“要 通“邀”、“裁”通“才 ”、“禽 通“擒 ”、“卒 ”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 ”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 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学会答题技巧,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并不难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40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