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再次警示!做到这5点,阅读能力迅速提升
全国Ⅰ卷
适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刚看到这个题目,就感觉这个题目好难:
一难:首先,你得要知道“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给出的材料比较复杂,需要先理清人物关系,还要知道各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准确立意。如果连材料都看不懂,根本无从下笔。
二难:需要写发言稿,我想有些考生估计连格式都会弄错。
三难: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凭借各自的经历,社会体验,以个人的立场来叙述,这就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
四难:要引经据典,知识面不足,历史储备量不够的考生就难以下笔了。
凡以上种种,都要求我们的考生在拥有夯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要努力的加强阅读积累,拓展视野。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十分的耐人寻味,但也不难看出,今后的高考语文将至少有两方面的变化:
1、阅读速度,2、阅读题量将增加,有专家统计,今年高考的答题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话,你的做题速度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受影响的将不单单是语文学科,未来,阅读能力会成为一切学科最重要的基础。
你还会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看书吗?
语文的考核范围也将变得更广了,名著,中外经典,古诗文,文言文,而且考核标准也逐渐提高,不再只是得过且过的背诵就行,而是更趋向于细节,而这些都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抱来的,而是需要考生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完成的。
在语文为王的时代,怎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呢?请记住以下几点:
1、多读书,读好书。
想要学好语文,单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博览群书,也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名著,经典,而且是深入地阅读,而不是娱乐性质的浅尝辄止,
不阅读,再多的刷题和应试技巧都没用。没时间阅读怎么办?一个字:“挤”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把时间挤出来。
一定要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的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2、学会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理解;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勤查资料
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遇到不明白的,要学会查资料,除了字典,词典以外,还有许多可以用的书,《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词典》、文献资料,索引等都可以用。
4、大声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一定要让孩子大声朗读、背诵经典作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背完后还要经常学会使用,这样就能烂熟于心了。
5、坚持练笔,写日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积累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常动笔,坚持写日记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记录自己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平常阅读积累到的素材加以使用,才能让阅读发挥出最大效用。这样不但可以练笔,还能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
写在最后:阅读这件事最忌急功近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慢慢来,不要指望读了一本书,马上就能掌握所有的阅读方法,不要指望读了一本书,就能提高语文成绩,也不要指望一次的写作指导,就能让你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只有坚持下去,养成习惯,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你今天付出的努力,必将在将来的某一天统统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