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四年级 >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
《太平洋的来客》讲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分析了大潮形成的原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一
一、教材简析
《太平洋的来客》是湘教版小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从海潮涌来时的形、声、色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语言形象、逼真,气势恢宏。是一篇极好的练习朗读、培养语感的佳作,同时也是一篇适宜渗透写作方法,读写结合的典型范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潮、坝、虹、喷、滚、咆、哮、涛、汹、喇、叭、岳”12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了解大潮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观,并结合有关资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观察大,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突出方法:利用课件,查阅资料,反复朗读,深入领悟词句意思,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突破方法:引读法,读读议议相结合。
四、设计理念:
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新课程中指出:“语文是母语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学习语文时,陶冶情操,让语文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和生活携手共进,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创新点
(一)创设情境——发现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视频展台”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太平洋的来客》时,想到对于我们湘西这些没有见过海,没有见过大潮的孩子来说,是很难体会到大潮的壮观。所以,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生的感官受到了冲击,聚精会神地看着。自然而然,学生就很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中来,发现了钱塘江大潮的美。这样,不但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调节教学活动气氛,让学生再去感受美。
(二)品读课文,自主探究
语文教育绝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更应该重视涵养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即海潮涌来时的情景。这一部分既是朗读训练的重点段落,也是渗透写法、读写结合的契机。在教学后,我觉得以下几点把握较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发展。
1、以读为主——感受美
在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后,我让学生大声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边读边想象。然后让学生交流,此时,你也是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中的一名游客,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或引用课文语句,或用自己的话,发言积极热烈。然后我引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孩子们先在小组内练习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名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同学做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指定一名在这一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配乐朗读,其余同学可以跟着默默背诵,也可以静听想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朗读既有自己的个人特点,又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磅礴的气势。
2、小组合作——体验美
在自由朗读,熟知课文后,学生自由组合交流: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壮观,有的说声势大,有的说气势磅礴……我接着让他们谈论: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汇报学习成果。一边汇报,我一边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如A、“这时,东南角江口天和海连接的地方,闪出一溜黑气……堤坝般溯江推来。”(这个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潮的变化之快、形态之美)B、“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来。”描写潮头的气势宏大,先把它比作一道白虹,重在体现它的颜色;接着又把它比作咆哮的银龙,重在体现它的声音。C、“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到近处说像天坍地陷一般。”(这里连用了三个比喻,表现了潮水推进过程中的变化: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气势越来越磅礴。)让学生发现美后,更深刻的体验美。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探究成因——惊叹美
学习大潮的成因时,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究,加以课件辅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乐趣。知道了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原因,而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读写迁移——传递美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分感性的了解,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有了一种感情上的认同后,我因势利导的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对孩子们说道:这篇文章的语言文字为什么会有魔力般的作用,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呢?那就是因为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术。接着,我引导学生赏析作者声、形、色的多角度的描写方法,生动传神的比喻修辞手法,以及用词遣句的准确精妙。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我让学生在本周的中模仿这一部分的写法描写一场雨。从收上来的学生日记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能从声、色、形三个角度来描写雨,少数同学还能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雨景描写得生动有趣。如一个同学写道:豆大的雨点门形成一串串密密挤挤的清清亮亮的珠帘挂在迷濛的空中。一个同学写到:调皮的雨点象一群快乐的孩子在我的雨伞上跳踢踏舞,整齐而欢快的节奏让我也想跟着他们一起跳。
六、教学有感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材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范例。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不应该是这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归宿,运用好教材,挖掘其知识、能力、情感的训练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要紧的。这也正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同时,我也懂得了一篇教材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东西见仁见智,多得很,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选取一两个点引领学生扎实、灵动、有效的深入,天长日久,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二
教材分析:
课文共有十一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讲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分析了大潮形成的原因。在描写大潮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这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体会大潮的雄伟壮观。大潮形成的原因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语句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这些也正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理念:
教学主要体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一理念。教学运用图文结合及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好文章的重难点,做到“学”与“教”有效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潮、坝、虹、喷、滚、咆、哮、涛、汹、喇、叭、岳”12个生字
2.自主给生字。正确读写:“大潮、堤坝、白虹、滚玉、咆哮、汹涌、喇叭、山岳”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以及大潮形成的原因。
4.学生能仔细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
图文结合法、读议结合法
教学工具:
课件、生字词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有关片断。让同学们仔细观察。)
同学们,大潮美吗?你们想知道这美丽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文中。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
1、让同学们观察文中的插图,用一两个词语概况你的观图感受。
教师指名回答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之间先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课文先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再写了大潮形成的原因。这样写更能激发我们强大的兴趣,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4、你从课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三、认读生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教师正音。(指名读、齐读)
2、利用词语接龙的让学生给生字组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新词语。
四、初读课文 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相信同学们能更流利的朗读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大段?分别写了什么?
★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明明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为什么又叫“太平洋的来客”?
3、小组间讨论,交流。
4、师生共议,小结归纳。
小结:分为三大段:(板书)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写我和伯伯去观潮。
第二段:2~7自然段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第三段:8~11自然段 介绍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
1、大潮的雄伟壮观。
2、大潮形成的原因。
因为钱塘江的入口处像大喇叭,江身小,江口大。太平洋的海水涌到江口,水位就急剧升高,潮头扬起几米高的陡立浪壁,如山岳一样压进钱塘江。所以钱塘江大潮又叫“太平洋的来客”。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写我和伯伯去观潮。
第二段:2~7自然段 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第三段:8~11自然段 介绍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潮、堤坝、白虹、滚玉、咆哮、波涛、汹涌、喇叭、山岳”等词语,要求学生认读并听写。
2、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请同学们概括的说一说它什么地方壮观。
二、品味大潮的壮观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一起去体验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
1、同学们自由读2~7自然段,读读你觉得美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1)潮头像( ),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 ),以排山 太平洋的来客倒海之势压了过来。
(2)随着海水的推进,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 ),接着便似( ),到近处就像( )。
3、请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小组间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就将大潮的形态以及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形象化了,使得句子更优美。
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大潮的雄伟壮观?
板书:形态美、声音猛。
5、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一背。
三、大潮形成的原因
你想知道这么美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做个小小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带着问题分组朗读8~11自然段 。
2、试着用自己在课文中找出大潮形成的原因。
3、教师小结:(板书)
◆地球和太阳、月亮之间相互都有吸引力。
◆前后,月亮离地球最近,对海水的吸引力更大。
◆钱塘江的入口处,像一只天然的大喇叭。
4、多形式朗读全文。 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感觉,要将大潮美的感觉及大潮由弱变强的感觉读出来。
四、课外延伸
找一些和钱塘江大潮有关的资料,以便下次“科学”主题班会的开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三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会写“潮、坝、虹、喷、滚、咆、哮、涛、汹、喇、叭、岳12 个生字。理解“溯江、喷雪滚玉、咆哮、天坍地陷、汹涌”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太平洋的来客”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太平洋的来客”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爱吗?哪些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色,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3 自然段。―谁听出来了,这是什么?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 l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好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体会。
( 3 ) 同桌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 检查自读情况。
( 1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 2 )小老师带读。
( 3 )开火车轮读并用生字组成的词语说句子。
重点指导:
“潮”是翘舌音;“虹、汹”是后鼻音;“喷”是前鼻音;“喇”应读准边音1 。这一组生字大多为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在记忆时亦可采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如“嘲一潮”‘浊一虹”" ‘跑一咆”“教一哮”“趴一叭”;也可以将生字归类识字,如“咆一哮一喷一喇一叭”。
( 4 )齐读生字,交流反馈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 5 )书写生字。(写字三步法:一读、二写、三比)
(三)再读课文,感知深化
1 再读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
3 全班交流,指名选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1 自由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想一想“太平洋的来客”指的是什么?
( l )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你明白“太平洋的来客”指的是谁吗?(钱塘江大潮)
( 2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神秘的“太平洋的来客”。
(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写作内容的。(课后选做题)
(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观看大潮”及“介绍大潮成因”的段落。
( 2 )同桌互相交流。
( 3 )教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观看大潮”“大潮的成因”。
3 学生自由读课文。
( 1 )你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 2 )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 3 )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二)精读课文
1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太平洋的来客”。我们一起去看看。
( l )指名读第1 、2 自然段。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什么时候会有兴奋的感觉?能用“兴奋”说句话吗?
③人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说明什么?(盼着快点看到大潮)该怎样读出人们的这种心情?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兴奋地喊、齐刷刷、睁得大大的”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
( 2 )自由读第3 -- 7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出示思考题:①画出课文中描写大潮景象的词句,美美地读一读。
②说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讨论上述问题,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交流:“东南角江口天和海连接的地方,闪出一溜黑气,一端又慢慢变成白花花的,像一根玻璃棒。”“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来。”这里连用了几个比喻?你还觉得它像什么?“人潮”在这儿指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人潮?(指导朗读)
( 3 )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问伯伯:“海潮是怎么形成的?沿海各地都有潮水,为啥人们喜欢赶来这里观潮呢?”如果把这句话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②“哦!原来这样,”我说,“难怪人们把这海潮叫作太平洋的来客。”(抓住“原来这样”“难怪”体会作者的恍然大悟。指导朗读)
( 4 )自读第8 至10 自然段。
①找到描写大潮成因的句子,练习流利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沿海各地都有潮水,为什么人们喜欢赶来这里观潮呢?画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④教师按学生回答相机板画“天然大喇叭”及太平洋的海水涌到江口的示意图。
⑤看到这独有的奇观,来表达钱塘江大潮给你的印象?
( 5 )理解最后一句话。你想说些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子
①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关键词语要重读)
②读课题:此时再读题目的感觉一定和刚开始的时候不同了,太平洋的来客让我们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气势,请男同学读!太平洋的来客让我们感受到了“虎啸狮吼”的轰响,请女同学读!面对这汹涌的海潮,面对这独有的天下奇观,让我们一起读!
(三)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1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平洋的来客》教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99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