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ID:65119

时间:2022-04-07

相关标签:  部编版    历史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3)识读《明朝疆域图》、《举子看榜图》和有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4)播放微课小视频,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

  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来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阅读课文、史实,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凤阳花鼓>>里最知名的唱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然后向学生提问:凤阳花鼓里的朱皇帝指的是哪一位皇帝?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朱元璋。

  二、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教师:展示教材66页的朱元璋像,接着展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第66页第一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并能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

  1.背景: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统一: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引导: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学生讨论: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教师提问:“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67、68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二部分,分别归纳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课件展示)

  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相关内容。

  1.政治上: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军事上: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政大权。

  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第67页的“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回答: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2)论从史出,阅读史料,回答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教材第68页“材料研读”: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回答:加强皇权。

  3.司法上: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自主探究,历史与现实(课件展示)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

  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一身冷汗。

  (1)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2)结合材料,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师:展示教材第68页的“举子看榜图”。(课件展示)

  提问:科举考试开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

  学生回答:隋朝、唐朝。

  教师:明朝科举考试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

  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68、69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明确相关问题。(课件展示)

  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明确:

  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科举考试题目来源:“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考生答卷格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论从史出,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课件展示)

  材料一: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

  材料二:“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鲁迅

  (1)思考上述两则材料说明明朝的科举考试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八股取士扼杀了思想的进步,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和P69页课后活动,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就学生回答问题进行点拨和总结:

  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四)经济的发展

  出示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69页,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四部分,思考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发展?(课件展示)

  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明确:

  1.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展示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的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明朝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为什么要引进这些作物品种?

  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展示丝织品、瓷器的图片等,使学生直观感受明朝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

  3.商品经济活跃:①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

  三、课堂总结

  观看一小段关于明朝君权的加强的微课小视频,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强化皇权,全面改革官制,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这些举措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社会精英的创造性。

  四、巩固练习

  1.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A.1271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秦朝

  3.明太祖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设立了()

  A.军机处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

  4.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5.明朝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明成祖加君军权的措施有()

  ①废除宰相②执行削藩政策③设立内阁④设立东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宣政院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设军机处

  7.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棉纺织业在明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

  B.苏州是明代的棉纺织业中心

  C.南京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很少)所参决。

  (1)这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文中“帝”指谁?

  明朝;明太祖。

  (2)“六部”指的是?他们对谁负责?

  吏户礼兵刑工;皇帝。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皇权空前加强,皇帝大权独揽。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明朝的皇权。

  【板书设计】

  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末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

  2.时间:1368年

  3.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4.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政治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军事: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

  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强化皇权

  司法:设厂卫特务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

  1.原因: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考试题目来源:“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3.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

  4.考生答卷格式:采用“八股文”的形式。

  农业:农作物品种繁多

  经济的发展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

  商业:相当活跃,出现商帮

  【教学反思】

  本课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微课视频、历史地图、PPT课件,来尽可能地再现历史,让学生能够直接、直观地感受历史,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探究,史料的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达到高峰的一个时期,但是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开始逐渐衰落这一结论。从其采取的措施看,是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对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它标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利用皇权的绝对化、特务,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

  因本课涉及内容较多,教学时也可安排学生提前收集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