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七年级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熟练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一
曹操,字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
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学生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三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
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一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
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三
学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选悬”是怎样的情景。如
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钱塘湖春行
一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苏东坡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二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三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
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西江月〉、〈天净沙〉
教学设计
西江月 辛弃疾
一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
乡愁绪,领略到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二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三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明确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
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一、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出色地
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体会思乡之情。然后交流自己想象
的画面。
三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四
1.将收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2.展开想象,将〈天净沙 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元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